來源:驅動之家
最近新出一份報告稱,蘋果有望在明年發布的 iPhone 16 系列中采用屏下 Face ID 技術,這將改變 iPhone 正面布局,或將藥丸屏改成打孔屏。
早在去年就有業內人士表示,蘋果極有可能在 2024 年發布的 iPhone 16 Pro 系列中配備屏幕下 Face ID 技術,隨后將在 2026 年的 iPhone 18 Pro 系列機型中采用屏幕下 Face ID 和屏幕下前置攝像頭。
這也就意味著,在 iPhone 14 Pro 系列中剛剛登場的藥丸屏,極有可能僅僅維持兩代就換成前置打孔屏,而在兩年之后將實現屏幕無開孔設計。
這也是目前手機廠商都在追求的正面設計,不過對于蘋果而言,想要做成完全的全面屏所要面臨的挑戰遠高于一眾安卓機型。
由于如今安卓廠商普遍采用屏幕下指紋識別的方式,因此前面板僅有一個前置攝像頭開孔。在這種情況下,目前已經有部分安卓機型實現了屏幕下攝像頭技術。
不過由于這項技術仍處于早期階段,并沒有大范圍鋪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前置攝像頭隱藏至屏幕下,想要清楚成像,就需要降低攝像頭區域分辨率,所以在仔細觀察的情況下,能夠明顯區分出屏幕下攝像頭區域和其他區域的顯示差異。
此外,屏幕下攝像頭雖然成功做到了屏幕下,但是在攝像頭前總歸有著像素點的影響,因此采用屏幕下攝像頭的機型,通常前置鏡頭只是能看,距離好看仍需要長久的迭代。
對于安卓機型而言,前面板開孔僅有攝像頭大小,而對于蘋果而言,想要在如此大面積采用屏幕下設計,勢必會導致分辨率存在差異的區域變大,對于用戶來說割裂感就愈發嚴重。
或許正是因此,蘋果才會先采用屏幕下 Face ID 的形式。屏幕下 Face ID 并不需要拍攝出質感極佳的照片,只負責點陣投射相關識別點,在進行人臉識別解鎖,所以在技術方面不存在太大問題。
根據國外的一份報告稱,考慮到目前智能手機生產工藝現狀,蘋果在確保外部光線能夠穿透顯示屏并進入 TrueDepth 攝像頭所需要的技術并沒有太大困難。
據報道," 從顯示屏的角度來看,屏下 Face ID 與三星顯示器正在應用于三星電子的可折疊手機 Galaxy Z Fold 系列的 UPC ( 屏下攝像頭 ) 的原理相同。
UPC 也是在顯示屏下安裝一個前置攝像頭模塊,因此在不使用攝像頭功能時,攝像頭鏡頭孔是不可見的。目前為了實現 UPC,相機模塊的規格只能在 400 萬像素的水平上。
這是因為 UPC 空間必須被劃分,以便部分支持顯示屏功能,另一部分通過接收外部光線來支持相機功能,如今高檔智能手機的前置攝像頭規格遠遠超過 1000 萬像素。"
隨著技術發展,后續蘋果在解決分辨率問題以及前置攝像頭成像問題上一定會有所成果,因此在 2026 年實現正面無開孔設計的 iPhone 還是相當有希望的。不過在那之前,我們會率先迎來采用居中打孔設計的 iPhone 16 Pro 機型。